认知和运动障碍是全球卫生系统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近日,嘉定区残联与上海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波克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等开展战略合作,将“智能化运动障碍评估”系统和记忆游戏等引入嘉定,为残疾人治未病、重预防,做好事。
2月28日下午,嘉定区残疾人认知和运动障碍预防康复室启用。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唐晓林,市残联康复处处长彭岩岩,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柳瑾,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区工商联党组书记王宇伟,区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金芳,市养志康复医院副院长罗剑,区台办副主任顾劲,市台协常务副会长、嘉工委主委李锦漳,区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姜国琴、高飞以及各街镇分管领导、残联理事长、区台资企业家代表等参加活动。
解救“困在时间里的老人”
走进区残疾人综合活动中心(阳光天地)2楼的残疾人认知和运动障碍预防康复室,温馨、淡雅的装修风格映入眼帘。
“握紧、打开……好的,数据已经记录下来了。”工作人员带领彭老伯正在进行手部活动度评估。接着,一张含有训练趋势分析和活动度评估的训练报告记录单就“出炉”了。报告显示:手指功能较完善,建议着重拇指对掌训练和手指对指精细化训练。
据了解,彭老伯今年72岁,患有听力障碍。只见他佩戴着专门用于手功能精细康复的智能康复手套,手指时而弯曲,时而舒展,十分专注投入。对正常人而言,这只是一种简单的握拳动作,但对需要进行手部康复训练的患者而言,这种自动握拳动作将很好地帮助他们恢复手部功能。“智能康复手套”项目负责人王诚表示,智能康复手套主要由趣味性的训练项目和专业评估两个模块组成,主要为手眼不协调的老年人给予相应的康复治疗。认知症是一个广义的概念,阿尔茨海默病是其中最为大众知晓的认知障碍。在旁边的桌子上,还放了几台IPad。
针对轻度认知障碍群体,现场可以体验包括看图识物等的“定制式链接记忆游戏”,通过复刻老年人的生活场景,更好地解决老年生活的实际问题,以减缓和推迟患者由轻度认知障碍发展到老年痴呆的过程,解救“困在时间里的老人”。
高科技手段融入康复治疗
在老年人群中,随着年龄的增长,跌倒损伤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老年人群中躯干姿势调节异常以及步态不协调是导致老年人罹患跌倒风险的主要因素。因此,通过精准分析姿势和步态异常,为后续的康复干预和矫正训练提供有力依据变得十分重要。
在康复室里,运动障碍评估系统正通过深度摄像机,录制采集彭老伯的步态、姿势等数据。工作人员吴壮介绍,通过“智能化运动障碍评估”系统后台分析后,围绕患者的12个动作,可以进行深度挖掘,每位患者大概采集时间需要10—15分钟。
针对患者的动作,动作量化分析报告会提供手部、脚部、起立等详细参数。通过精准分析姿势和步态异常,为后续的康复干预和矫正训练提供依据。“有的人可能一次站不起来,需要尝试几次才能站起来,这些对于临床诊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吴壮补充说,系统通过科技手段为残疾人和老年人精准评估姿势和步态,通过人工智能分析手段,实现对全人群个体化、精细化、智能化健康预警和管理。
据了解,截至2023年2月份,全区持证残疾人总数为31500名,其中60周岁以上残疾人共22945名。“我们依托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的资源,引入定制化链接记忆游戏和智能化运动障碍评估系统,争取在五年内为2000名60岁以上残疾人,进行认知和运动障碍的筛查和预防指导工作。”区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高飞表示。
当天,区残疾人认知和运动障碍预防康复室揭牌仪式举行。
活动为区残疾人认知和运动障碍预防康复室项目支持单位、市台协嘉工委助学项目企业赠送锦旗,区光彩事业促进会助残项目获授牌,上海市阳光手作非遗工作室全区推广项目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