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红细胞已经跌到46,
请求区血站紧急调血!”
“血站收到!患者所需血液特殊,
已经报告市血液中心!”
“市血液中心已取血装车!”
“急救车已抵达区中心医院,
请医护人员接血!”
“报告!患者开始输血!”
不到24小时,搭乘“区残疾人用血绿色通道”的4袋洗涤红细胞汩汩注入嘉定工业区裕民社区居民杨先生的身体中。
“太感动了!没想到这么快就能输上血,谢谢你们的救命之恩!”转危为安的杨先生第一时间向医护人员和区残联、血站工作人员表达了感谢。
杨先生在年轻时因病致残,2012年他又被确诊为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这是一种罕见的获得性造血干细胞疾病,以溶血性贫血、动静脉血栓和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为主要特征,患者需要定期输注洗涤红细胞。然而,洗涤红细胞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血液制品,区血站目前尚未开展制备,必须由上海市血液中心调拨。由于制备复杂,数量较少,病人等候血源的时间比较长。
近年来,随着病情的加重,杨先生的输血频次和所需血量不断增加。“我现在每半年就要输4个单位的洗涤红细胞,每次输血都要排队等候。心里着急啊,万一哪天等不到血,后果我都不敢想!”令杨先生和家人欣喜的是,今年10月20日,区残联与区血站党支部结对共建,联合建立并启动“区残疾人用血绿色通道”志愿服务项目,为嘉定户籍残疾人紧急情况下用血提供方便。项目启动的第10天,杨先生就成为了嘉定区第一位受益人。
当时,正在为输血排队发愁的杨先生,接到了社区助残员张剑的电话。当听到残疾人可以走绿色通道加急用血的消息,杨先生欣喜万分,似抓住救命稻草。“这个消息像是及时雨,为我驱赶了积压在心里的阴霾。”住进区中心医院血液科后,杨先生填写了“嘉定区残疾人用血绿色通道申请单”,经区残联和区血站审核批复,当天就拿到了洗涤红细胞并完成输注。
时间就是生命,血情就是命令。紧要关头,区残联和区血站紧密联动,完成了一场守护生命的“热血”接力赛。为保障区残疾人用血绿色通道服务顺利开展,真正发挥效用,区残联与血站建立了相关工作机制。区残联牵头建立专项工作微信群,邀请区血站及街镇残联专职副理事长加入群组,如残疾人急需用血,可填写“嘉定区残疾人用血绿色通道申请单”并委托工作人员在工作群中提出申请。区血站第一时间审核评估、查看库存并配送,若无可调剂,立即启动紧急供血预案,联系上海市血液中心调配。
在一场场与死神争夺生命的“战斗”中,血液都发挥了“定海神针”的作用,支撑着一个个濒危的生命渡过难关。据了解,作为血液的爱心“驿站”,嘉定区血站已与全区11家临床医疗机构达成合作,为残疾人用血申请启动开启绿色通道,为百姓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嘉定区血站党支部书记、站长陆萍表示,在区委区政府、区卫生健康委的大力支持下,新血站正在建设过程中,预计明年下半年启用。血站将以此为契机,加快拓展各项新业务,包括洗涤红细胞制备、无纸化采血试点等工作。
践行宗旨为民造福,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落脚点。“区残疾人用血绿色通道”志愿服务项目的启动和落地,也是主题教育学习成果转化的鲜活案例。项目想残疾人所想,急残疾人所急,巩固血液保障工作,营造了扶残助残良好氛围。
区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金芳表示,希望用血绿色通道项目可以帮助全区更多残疾人,并起到“树立一个,带动一批”的成效,推动其他助残项目的实施和推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未来我们将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进一步提高残疾人的幸福感获得感。”
据悉,区残联近期还为全区21个街镇科技助残分中心配送科技助残触摸屏定制“触碰杆”,方便坐轮椅的残疾人点击操作触摸屏,接受科技助残服务,提供“最后一米”服务。年内,推出了嘉定检察院“公益诉讼普法助残帮帮团”法律服务、建行网点与街镇阳光家园反诈宣传·残健融合结对等13个助残微公益项目,进一步为残疾人办实事、做好事。
日前,已经出院的杨先生携家人,将一面“为人民雪中送炭,为政策锦上添花”的锦旗和一封手写感谢信送到了上海市嘉定区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金芳的手中,并对参与此次紧急供血的全体工作人员表示真挚的感谢。“感谢残联和血站各级领导的帮助和协调,这个绿色通道为我这样需要定期输血的残疾人患者提供便利,解决了我最急最愁的大事。我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
24小时的“生命接力”,驱散了冬日的寒意。热血温润着杨先生的心窝,也将为更多的残友带去温暖和希望。